「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·媒体一线观察」浙江金华:“司法更有为”让“市场更有力”
「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·媒体一线观察」浙江金华:“司法更有为”让“市场更有力”
「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·媒体一线观察」浙江金华:“司法更有为”让“市场更有力”中新网丽水6月13日电(傅飞扬)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(lǐniàn)(下称(xiàchēng):“两山”理念)提出20周年。着眼其发源地浙江,20年来(niánlái),这一理念成为该省山区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的生动指引,创造了一个个生态与经济双重飞跃的鲜活范例。
地处浙西南山区,庆元县(qìngyuánxiàn)(xiàn)森林覆盖率高达86%,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100%,被誉为(bèiyùwéi)“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”。近年来,当地厚植绿色(lǜsè)发展本底,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为“两山”蓝图增色添彩。
聚焦生态禀赋:世代守护“一抹青绿(qīnglǜ)”
初夏时节,庆元林场隆宫林区的万亩林海新叶舒展,绿意盎然。该林区原护林员吴晓青(wúxiǎoqīng)今年61岁(suì),尽管(jǐnguǎn)已经退休,但每隔一段时间,他都会重新回到林区看一看,用脚步丈量这片熟悉的土地。
隆宫林区分布在大大小小(dàdàxiǎoxiǎo)的10多座山上,面广、点散(diǎnsàn)、路远,人员流动复杂。林场护林员的岗位肩负着(jiānfùzhe)森林防火、树苗培育、病虫害防治等重任。
“我们有4个管护站点(zhàndiǎn),需要24小时有人值班,日常工作就是白天巡山,晚上住在站点值守。”吴晓青回忆说,林场(línchǎng)巡山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,饿了就吃干粮、野果,渴了就喝(hē)山泉水。步行途中,山林里没信号(xìnhào)是常事,虫鸣鸟叫便成了唯一的消遣。
2020年,吴晓青荣获中国“最美护林员”称号,在以他为代表的护林员守护下,如今(rújīn)的庆元林场森林经营面积达81217亩(mǔ),相比建场(jiànchǎng)时净增33060亩;累计造林36078.8亩,抚育440382亩,建设浙江(zhèjiāng)省级生态公益林29358.7亩……
回首遥望,荒山披上了(le)绿装,造就了一片(yīpiàn)森林覆盖率98%的(de)“森林氧吧”,林下经济、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、林旅融合等多产业蓬勃发展,山地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。
庆元林场的美丽蝶变,正是当地践行(jiànxíng)“两山”理念的缩影。
5月下旬,在(zài)钱江源—百山祖国家公园(gōngyuán)(候选(hòuxuǎn)区)百山祖园区,护林员们(men)忙着将百山祖冷杉幼苗移植到大(dà)棚里。作为第四纪冰川时期残遗植物,百山祖冷杉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。目前,在园区海拔1740米处,生长着世界上仅有的3棵百山祖冷杉野生成熟植株。
自1963年首次发现该植物以来,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启了漫长的保护和培育(péiyù)工作。异砧嫁接、扦插……1991年,野生百山祖冷杉雌(cí)、雄花同期盛开,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授粉,才结出(jiéchū)了有效种子。1992年,他们播下种子,长出(zhǎngchū)了实生苗,并进行移栽、培育。
2025年5月,嫁接而成的百山祖冷杉植株。傅飞扬 摄(shè)
目前,园区成功培育并野外(yěwài)回归种植百山祖冷杉5000多株(duōzhū),曾经的濒危植物如今已“儿孙满堂”。
钱江源—百山祖国(zǔguó)家公园(庆元)自然生态博物馆建设(jiànshè)工程于今年2月开工,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展示区、生物多样性科普区等五大功能区块;浙江庆元“世遗之窗(shìyízhīchuāng)”林菇共育建设项目计划8月前开工……
放眼未来,庆元仍将坚定不移当好生态(shēngtài)卫士,释放生态红利助推“两山(liǎngshān)”转化。
创新(chuàngxīn)资源重塑:变废为宝点绿成金
每逢节假日,走进庆元县城市森林公园,市民在(zài)草坪上搭起(qǐ)帐篷、天幕等户外装备,尽情(jìnqíng)享受露营的乐趣;从空中俯瞰,巨大的太极图案引人注目,早起健身的老年人在其中打起八段锦……
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披绿(pīlǜ)重生,成为民众锻炼休闲的好去处(hǎoqùchù)。这是近年来庆元县以(yǐ)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,推动矿地资源高效再利用的生动实践。
庆元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钟晓昱(zhōngxiǎoyù)介绍说,该县(gāixiàn)原铅锌矿1992年投产,2003年4月因资源枯竭(kūjié)停产废弃(fèiqì),虽然通过前期治理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,但仍然遗留下尾矿库销库难、废弃矿山绿化难两大问题。
为此,庆元县(qìngyuánxiàn)按照“先治理、后修复”的总体布局,系统谋划废弃铅锌矿山修复治理项目(xiàngmù)。其中,当地倡导“自然引导、人工辅助”的修复方式,通过原生群落植物(zhíwù)营造、功能性植物配套造林等,实现矿区(kuàngqū)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。
在庆元,变废为宝、点绿成金的生态故事正不断(bùduàn)书写。
6月上旬,庆元巾子峰(jīnzifēng)景区海拔(hǎibá)1000多米(mǐ)的林场里,农户们采摘(cǎizhāi)了今年最后一批茶叶。不同寻常的是,这里的茶树高度达5米至8米,树龄都在百年以上。这些茶叶被称为“荒野茶”——在自然生态环境中,海拔500米以上、树龄超50年野生(yěshēng)或野放茶树采制的茶叶。
生长于高山的庆元(qìngyuán)荒野茶。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
庆元茶(chá)文化底蕴深厚。早在唐朝,茶便在庆元普遍种植;明清时期,庆元茶是皇家(huángjiā)贡品;1915年,产自(zì)当地的“银屏茶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……
为摸清家底,庆元开展荒野(huāngyě)茶普查工作(gōngzuò),对茶树种类、成分进行(jìnxíng)鉴定,形成了一张“荒野茶分布图”——目前,该县共有荒野茶1.05万亩,其中相对集中连片荒野茶园有6000多亩。
在此背景下,当地谋划修建多条山区公路,把分散的荒野(huāngyě)茶(chá)资源串珠成链,鼓励企业(qǐyè)在山区就近设厂;开展荒野茶茶园、茶树经营权流转,原本属于林场(línchǎng)、村集体的荒野茶资源,企业也可以通过承包进行开发……
眼下,庆元(qìngyuán)荒野茶品牌已达70个,2024年产值超8000万元,带动5000多位农民人均增收近2万元。“接下来,我们(wǒmen)将加快培育荒野茶区域公共品牌,谋划推出精品茶旅线路,持续提升庆元荒野茶的品牌价值。”庆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人豪(wúrénháo)说(shuō)。
发展生态工业(gōngyè):块状经济强县富民
庆元优良的生态和独特的气候(qìhòu)条件孕育了真菌生物(shēngwù)多样性,是中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,也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。
初夏(chūxià)时节,走进(zǒujìn)庆元县蓝森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大棚,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,工人们穿梭其中,熟练地采收、整理、搬运小巧玲珑(xiǎoqiǎolínglóng)的秀珍菇。
2025年5月,工人采收秀珍菇(xiùzhēngū)。孙杨洋 摄
“我们新改造的智能数字化(shùzìhuà)控温大棚,可对菇房内的湿度、温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(èryǎnghuàtàn)等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,秀珍菇(xiùzhēngū)、花菇一经种植便取得了成功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伟民说(shuō),秀珍菇从培育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,他们为周边40多位(duōwèi)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日均收入可达100多元。
数据显示,庆元县有从事食用菌(shíyòngjūn)行业的企业(qǐyè)(合作社)近(jìn)380家,从业人员4万多人。2024年,当地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近58亿元。
位于(wèiyú)庆元县工业园区的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中高端铅笔,旗下“尼奥尼”牌炭笔(tànbǐ)已成为美术行业高端产品,市场占有率达(dá)30%;抢抓“以竹代塑”发展风口,浙江双枪竹木(zhúmù)有限公司投入11210万元资金建设日用餐厨具自动化生产基地项目……
庆元(qìngyuán)铅笔年产量(niánchǎnliàng)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%,产品85%以上出口海外市场;庆元竹(zhú)筷、竹砧板行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%以上,当地竹木企业目前已开发竹纤维制品、竹建材(jiàncái)等10大类2000多种产品。
数据背后,是庆元“一朵菇、一支笔、一双筷”的生态工业(gōngyè)图谱——当地块状经济特色明显,是全国竹木、铅笔、食用菌三大产业基地,不断以生态工业之笔绘(huì)就山区共富之路(zhīlù)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随着庆元进一步拓宽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助力生态优势(yōushì)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,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图景正徐徐(xúxú)展开(zhǎnkāi)。(完)
中新网丽水6月13日电(傅飞扬)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(lǐniàn)(下称(xiàchēng):“两山”理念)提出20周年。着眼其发源地浙江,20年来(niánlái),这一理念成为该省山区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的生动指引,创造了一个个生态与经济双重飞跃的鲜活范例。
地处浙西南山区,庆元县(qìngyuánxiàn)(xiàn)森林覆盖率高达86%,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100%,被誉为(bèiyùwéi)“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”。近年来,当地厚植绿色(lǜsè)发展本底,着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,为“两山”蓝图增色添彩。
聚焦生态禀赋:世代守护“一抹青绿(qīnglǜ)”
初夏时节,庆元林场隆宫林区的万亩林海新叶舒展,绿意盎然。该林区原护林员吴晓青(wúxiǎoqīng)今年61岁(suì),尽管(jǐnguǎn)已经退休,但每隔一段时间,他都会重新回到林区看一看,用脚步丈量这片熟悉的土地。
隆宫林区分布在大大小小(dàdàxiǎoxiǎo)的10多座山上,面广、点散(diǎnsàn)、路远,人员流动复杂。林场护林员的岗位肩负着(jiānfùzhe)森林防火、树苗培育、病虫害防治等重任。
“我们有4个管护站点(zhàndiǎn),需要24小时有人值班,日常工作就是白天巡山,晚上住在站点值守。”吴晓青回忆说,林场(línchǎng)巡山每天步行二三十公里,饿了就吃干粮、野果,渴了就喝(hē)山泉水。步行途中,山林里没信号(xìnhào)是常事,虫鸣鸟叫便成了唯一的消遣。
2020年,吴晓青荣获中国“最美护林员”称号,在以他为代表的护林员守护下,如今(rújīn)的庆元林场森林经营面积达81217亩(mǔ),相比建场(jiànchǎng)时净增33060亩;累计造林36078.8亩,抚育440382亩,建设浙江(zhèjiāng)省级生态公益林29358.7亩……
回首遥望,荒山披上了(le)绿装,造就了一片(yīpiàn)森林覆盖率98%的(de)“森林氧吧”,林下经济、森林旅游、森林康养、林旅融合等多产业蓬勃发展,山地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。
庆元林场的美丽蝶变,正是当地践行(jiànxíng)“两山”理念的缩影。
5月下旬,在(zài)钱江源—百山祖国家公园(gōngyuán)(候选(hòuxuǎn)区)百山祖园区,护林员们(men)忙着将百山祖冷杉幼苗移植到大(dà)棚里。作为第四纪冰川时期残遗植物,百山祖冷杉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。目前,在园区海拔1740米处,生长着世界上仅有的3棵百山祖冷杉野生成熟植株。
自1963年首次发现该植物以来,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开启了漫长的保护和培育(péiyù)工作。异砧嫁接、扦插……1991年,野生百山祖冷杉雌(cí)、雄花同期盛开,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授粉,才结出(jiéchū)了有效种子。1992年,他们播下种子,长出(zhǎngchū)了实生苗,并进行移栽、培育。
2025年5月,嫁接而成的百山祖冷杉植株。傅飞扬 摄(shè)
目前,园区成功培育并野外(yěwài)回归种植百山祖冷杉5000多株(duōzhū),曾经的濒危植物如今已“儿孙满堂”。
钱江源—百山祖国(zǔguó)家公园(庆元)自然生态博物馆建设(jiànshè)工程于今年2月开工,规划建设生态保护展示区、生物多样性科普区等五大功能区块;浙江庆元“世遗之窗(shìyízhīchuāng)”林菇共育建设项目计划8月前开工……
放眼未来,庆元仍将坚定不移当好生态(shēngtài)卫士,释放生态红利助推“两山(liǎngshān)”转化。
创新(chuàngxīn)资源重塑:变废为宝点绿成金
每逢节假日,走进庆元县城市森林公园,市民在(zài)草坪上搭起(qǐ)帐篷、天幕等户外装备,尽情(jìnqíng)享受露营的乐趣;从空中俯瞰,巨大的太极图案引人注目,早起健身的老年人在其中打起八段锦……
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披绿(pīlǜ)重生,成为民众锻炼休闲的好去处(hǎoqùchù)。这是近年来庆元县以(yǐ)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,推动矿地资源高效再利用的生动实践。
庆元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钟晓昱(zhōngxiǎoyù)介绍说,该县(gāixiàn)原铅锌矿1992年投产,2003年4月因资源枯竭(kūjié)停产废弃(fèiqì),虽然通过前期治理基本消除了安全隐患,但仍然遗留下尾矿库销库难、废弃矿山绿化难两大问题。
为此,庆元县(qìngyuánxiàn)按照“先治理、后修复”的总体布局,系统谋划废弃铅锌矿山修复治理项目(xiàngmù)。其中,当地倡导“自然引导、人工辅助”的修复方式,通过原生群落植物(zhíwù)营造、功能性植物配套造林等,实现矿区(kuàngqū)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。
在庆元,变废为宝、点绿成金的生态故事正不断(bùduàn)书写。
6月上旬,庆元巾子峰(jīnzifēng)景区海拔(hǎibá)1000多米(mǐ)的林场里,农户们采摘(cǎizhāi)了今年最后一批茶叶。不同寻常的是,这里的茶树高度达5米至8米,树龄都在百年以上。这些茶叶被称为“荒野茶”——在自然生态环境中,海拔500米以上、树龄超50年野生(yěshēng)或野放茶树采制的茶叶。
生长于高山的庆元(qìngyuán)荒野茶。庆元县委宣传部供图
庆元茶(chá)文化底蕴深厚。早在唐朝,茶便在庆元普遍种植;明清时期,庆元茶是皇家(huángjiā)贡品;1915年,产自(zì)当地的“银屏茶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……
为摸清家底,庆元开展荒野(huāngyě)茶普查工作(gōngzuò),对茶树种类、成分进行(jìnxíng)鉴定,形成了一张“荒野茶分布图”——目前,该县共有荒野茶1.05万亩,其中相对集中连片荒野茶园有6000多亩。
在此背景下,当地谋划修建多条山区公路,把分散的荒野(huāngyě)茶(chá)资源串珠成链,鼓励企业(qǐyè)在山区就近设厂;开展荒野茶茶园、茶树经营权流转,原本属于林场(línchǎng)、村集体的荒野茶资源,企业也可以通过承包进行开发……
眼下,庆元(qìngyuán)荒野茶品牌已达70个,2024年产值超8000万元,带动5000多位农民人均增收近2万元。“接下来,我们(wǒmen)将加快培育荒野茶区域公共品牌,谋划推出精品茶旅线路,持续提升庆元荒野茶的品牌价值。”庆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人豪(wúrénháo)说(shuō)。
发展生态工业(gōngyè):块状经济强县富民
庆元优良的生态和独特的气候(qìhòu)条件孕育了真菌生物(shēngwù)多样性,是中国野生大型真菌种质资源重要分布区,也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。
初夏(chūxià)时节,走进(zǒujìn)庆元县蓝森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大棚,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,工人们穿梭其中,熟练地采收、整理、搬运小巧玲珑(xiǎoqiǎolínglóng)的秀珍菇。
2025年5月,工人采收秀珍菇(xiùzhēngū)。孙杨洋 摄
“我们新改造的智能数字化(shùzìhuà)控温大棚,可对菇房内的湿度、温度、光照、二氧化碳(èryǎnghuàtàn)等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,秀珍菇(xiùzhēngū)、花菇一经种植便取得了成功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伟民说(shuō),秀珍菇从培育到采摘都需要大量人工,他们为周边40多位(duōwèi)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,日均收入可达100多元。
数据显示,庆元县有从事食用菌(shíyòngjūn)行业的企业(qǐyè)(合作社)近(jìn)380家,从业人员4万多人。2024年,当地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总产值近58亿元。
位于(wèiyú)庆元县工业园区的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中高端铅笔,旗下“尼奥尼”牌炭笔(tànbǐ)已成为美术行业高端产品,市场占有率达(dá)30%;抢抓“以竹代塑”发展风口,浙江双枪竹木(zhúmù)有限公司投入11210万元资金建设日用餐厨具自动化生产基地项目……
庆元(qìngyuán)铅笔年产量(niánchǎnliàng)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%,产品85%以上出口海外市场;庆元竹(zhú)筷、竹砧板行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%以上,当地竹木企业目前已开发竹纤维制品、竹建材(jiàncái)等10大类2000多种产品。
数据背后,是庆元“一朵菇、一支笔、一双筷”的生态工业(gōngyè)图谱——当地块状经济特色明显,是全国竹木、铅笔、食用菌三大产业基地,不断以生态工业之笔绘(huì)就山区共富之路(zhīlù)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随着庆元进一步拓宽“两山”转化通道,助力生态优势(yōushì)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,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图景正徐徐(xúxú)展开(zhǎnkāi)。(完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