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触手可及的宝藏湿地:长宁绿道里的“水杉镜林”

体育正文 13 0

触手可及的宝藏湿地:长宁绿道里的“水杉镜林”

触手可及的宝藏湿地:长宁绿道里的“水杉镜林”

长宁区是典型的人口高密度城区,而在这里居然也藏(cáng)着一片(yīpiàn)湿地秘境,人与动物(dòngwù)在这里和谐共处,共融共生。今天的《触手可及(chùshǒukějí)的宝藏湿地》系列,我们就在下班后,夜探长宁外环绿道里的“水杉镜林”,看看有什么奇妙发现。 “看!蟾蜍(chánchú),一只蟾蜍。” “看到了不?泽陆蛙吧?——跑走(zǒu)了跑走了!” “瞧(qiáo)这么多小螺蛳!——哦,一只龙虾!” 打着手电,开始了深夜的寻蛙之旅(lǚ),有点神秘、有点刺激。走进漆黑(qīhēi)的湿地,好运气的我们,甚至偶遇了神出鬼没的赤链蛇。王吟感慨:“连着两年见蛇没拍到(dào),今天终于拍到!弥补了外环林带赤链蛇‘有图有真相’的遗憾——运气特别好,感觉这蛇在(zài)等我们。” 这里不是人迹罕至(rénjìhǎnzhì)的郊外(jiāowài),也不是野生动物园,这片湿地,就在长宁区的外环生态绿道里,还有着一个很诗意的名字,“水杉镜林”。 太阳(tàiyáng)升起之后,这里又会换上一批常驻“嘉宾”。难以置信!外环百米内竟藏“世外桃源”,亲见白鹭、灰喜鹊(huīxǐquè)、乌鸫等(děng)十余种鸟。听!这叫声是否是棕背伯劳? 北(běi)起苏州河,南至沪青平西侧机场(jīchǎng)苗圃,6.25公里的林带林木茂密、水脉交织,隐匿在密林里的这片(zhèpiàn)湿地,孕育出嵌入城市中别样的自然生境。在这里当了8年绿道观察家的王吟,如今已经是(shì)半个“动物专家”。 王吟讲述了(le)绿道蜕变与观鸟要点:“朱颈(jǐng)斑鸠易认——颈有项链纹;乌鸫也好认——嘴显黄色。十多年前这里是臭水沟,2012年外环西河(xīhé)河道建成后彻底改变。” 王吟解说绿道(lǜdào)改造逻辑:“两侧雨水汇集于此(cǐ),早年遍地死树。改建时因地制宜——既然易积水,索性挖大水面。如今所见水体,皆为(wèi)天然雨水。” 利用好自然(zìrán)之手(zhīshǒu),长宁外环林带的改造,充分考虑了(le)自身的水系优势,用耐水湿植物和沉水植物净化水体,睡莲(shuìlián)、荷花等(děng)挺水植物美化景观,由天然雨水打造成了花园,就这样一个个小生态圈慢慢形成,成就了钢筋水泥城市中,隐秘而(ér)灵动(língdòng)的湿意秘境。如今上海仅剩的6种蛙类,在这片湿地里能发现5种。王吟讲述生态蜕变过程说:“此处原为人迹罕至的防护林带。改造后生态系统显著改善——我曾发现蝌蚪卵块带回观察。经科研确认,绿道现栖十余种鸟类、五种(wǔzhǒng)蛙类,生态宝藏超乎预期。” 如今(rújīn),一旁(yīpáng)贯通的绿道,是骑行爱好者的宝藏地;湿地蓝绿交融的美景,更是都市打工人解压的绝佳去处。 市民纷纷称赞:“前(qián)阵子花开极美,跑步时常犹豫(yóuyù)该继续跑还是停下拍照。从家步行10分钟即达(jídá),配套完善幸福指数高。这里很好,我们每天早上必来。” 城市向天际(tiānjì)生长,但(dàn)仍为自然生命让出了栖息之地。这条生态绿道,连接临空音乐公园、虹桥体育公园等绿地(lǜdì),将生态触角延伸至居民区,而每晚6点闭园后,又给动物们留出自在空间。 长宁区规划资源局规划科副科长杜怡锐(dùyíruì)解说(jiěshuō)绿道功能:“改造绿地市政设施时增设驿站,支持便捷开展动植物观测(guāncè)及科普活动;整个空间为市民提供亲自然场所。” 一年前,极其罕见的红脚田鸡也在这里(zhèlǐ)被发现有繁殖记录。长宁外环生态绿道,如同一道缝合(fénghé)城市与自然的绿色针脚,让人和其他生物都能在这里自由(zìyóu)呼吸。 王吟阐释生态共治理念:“共栖即人(jírén)与动物和平相处,互不打扰——这是对动物最好(zuìhǎo)的保护,也是对人类自身最好的保护。” 十四五期间,长宁区(zhǎngníngqū)已建成了生境花园27处,无论是嵌入社区的小微生境花园还是外环绿道里的湿地秘境,附近居民出门不远即可探访,是市民(shìmín)美好生活的普惠福利,也是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都市人,与大自然亲密(qīnmì)接触、和谐共处的重要(zhòngyào)窗口。 看看新闻记者: 龚海韵(hǎiyùn) 编辑(biānjí): 王岑峰,张予洋
触手可及的宝藏湿地:长宁绿道里的“水杉镜林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